全書架構清晰,分類、次分類,細項、次細項一一列出,每個會計「技巧」或舞弊都搭配實例與相關數據,資料豐富但不繁雜
- 原文書名:Financial Shenanigans - How to Detect Accounting Gimmicks and Fraud in Financial Reports (Fourth Edition)
- 版本:2021-03,初版
- 作者:霍爾・薛利(Howard M. Schilit)、傑洛米・裴勒(Jeremy Perler)、尤尼・恩格哈特(Yoni Engelhart)
- 書籍購買連結:讀書共和國,讀冊生活
- 內容
- 用實例詳細說明財報舞弊如何發生,依序為: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財報指標,以及併購財報
- 作者於書末總結 30 年會計鑑識經驗,提供閱讀財報的鑑識心態
- 心得
- 內容非常全面且難得,囊括許多美國市場的財報舞弊事件
- 全書架構清晰,分類、次分類,細項、次細項一一列出,每個會計「技巧」或舞弊都搭配實例與相關數據,資料豐富但不繁雜
全書架構
第一類:操縱盈餘(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
【誇大當期盈餘】
- 提前認列營收
- 認列假營收
- 利用一次性或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收入
- 一次性事件
- p. 105-110,IBM、Intel、SoftBank
- 將營業外或非經常性收入,移到營業收入
- 資產負債表的會計「技巧」
- 美國法律知識
- 持股某家公司 20% 以內,為小型投資,以公平價值認列。
- 若被指定為「證券交易」,公平價值的改變會在損益表上
- 若被指定為「可供出售」,公平價值的改變就會在股東權益上,不會對收益產生影響
- 持股某家公司 20-50%,會用「權益法」 equity method 將其反映在損益表的投資收益上
- 持股某家公司超過 50%,會用「合併法」consolidation 將其財報與自己的財報合併
- 把目前產生的費用移到後期
- 將正常的營業費用資本化
- 攤提太慢
- 飛機製造商的「計畫會計法」program method
- 利用其他「技巧」來隱藏費用或損失
- p. 161,Under Armour 2016 年第四季
- p. 165-166,Dell 戴爾
b. 誤導性的分類
【誇大未來盈餘】
- 把當期收益移到後期
- p. 171-172,微軟
- p. 176,奇異公司,濫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會計
- 把未來的費用移到當期
- p. 186,NVIDIA
- p. 187,玩具反斗城
- 新執行長喜歡做的事,Big Bath,精簡營運大量減計資產
- 濫用「重組成本」、「一次性費用」
第二類:操縱現金流(現金流量表: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
大部分人對現金流的迷思:「現金流很可靠!不會造假!」
p. 201,高淨利和低營業活動現金流,常代表有舞弊
- 將融資現金流入,移到營運活動下
- p. 222,全錄 1999 年
- 將營運現金流出,移到其他活動下
- p. 239,Salesforce 2013 年
- 利用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營運現金流
- 資訊即使在綜合損益表清楚揭露,也不見得會在現金流量表有同樣的清楚揭露
第三類:關鍵指標
p. 267 分析財報時要問的問題
- 這個產業這個公司,最適合的業績指標是?
- 管理階層會強調、忽視、甚至變造該指標嗎?
兩類手法
- 誇大業績表現:【使用誤導性的指標】
- 遮掩經營惡化:【扭曲指標】
〖績效類型〗
各類替代指標
- 使用者平均貢獻(average revenue per customer)
- EBITDA
- 現金營收與營運現金(funds from operations)
〖經濟健康類型〗
p. 272-275,好的經濟健康指標,能提供更多的資訊來讓你更了解資產負債表
特定產業使用的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指標
- 同店銷售(Same-Store-Sales 或 comparable-store sales)
- 流失率(churn)
- 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
- 税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
第四類:併購會計
有些公司是透過併購來驅動的
p. 323,併購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多,以下三個最能引起共鳴
- 對「綜效」過度自信
- 由強烈的恐懼或貪婪促成的魯莽交易
- 由會計和財報利益而驅動的交易,並非由商業邏輯驅動的交易
- 此為本書介紹的部分
- 【人為增加營收與盈餘】
- 【虛報現金流】
- 【操縱關鍵指標】
- p. 330,在損益表為費用的成本,卻變成資產負債表的商譽或無形資產
- p. 332,【人為增加營收與盈餘】
書末總結:鑑識的心態
💯 作者提供了 10 則財報閱讀的心態、原則、與技巧,非常實用 💯
經典好書
資訊相當豐富
書中提及的公司還有:符號科技公司(Symbol Technologies)、皇家阿霍德(Royal Ahold)、德爾福公司(Delphi Corporation)、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甜甜圈店 Krispy Kreme、薩蒂揚(Satyam)、梅塔斯(Mattas)、組合國際電腦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威朗製藥、帕馬拉特(Parmalat)、佳麗寶(Kanebo)、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奎斯特通訊公司(Qwest Communication)、芝加哥的垃圾搬運商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 WM)、CUC 國際公司(CUC International)、安隆、世界通訊、雷曼兄弟、微觀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 MSTR)、綠山咖啡、組合國際電腦公司、真空技術集團、第一太陽能公司、夏繽公司、英孚美公司、肯達爾廣場研究公司、奧維系統公司、翠克斯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布萊特波音特、Peregrine 系統公司、comScore、Autonomy、新泰輝煌、漢能薄膜發電公司、艾康尼斯品牌集團、特易購、Groupon、東芝、軟體銀行等。
書中每則會計「技巧」或舞弊,作者都有提供實際公司案例,並簡單清楚地交代時間歷程、操作細節、金額數字,以及案例最終後果。
更多優質內容
p. 38 探究公司的治理與監督
- 資深經理人之間是否有適當的制衡,來制止公司的不法行為?
- 審計人員是否擁有獨立性、知識與決心來保護投資人?
- 公司是否採行不當的迂迴步驟來避免監理審查?
- 迴避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的正式流程,以避免嚴格的審查
散落於書中各處的老生常談
- 永遠仔細看附註,看字體縮小的附註,看放在邊邊角角的附註
- 舞弊發生的較深遠因素
- 企業文化,例:不計一切代價達成目標、執行長非常專制
- 高階經理人的獎金計算方式
- 注意公司的會計政策改變,以及政策是否揭露
- 小心新創造、忽然修改定義的指標
- 公司的新聞、公開說法、與其他消息
- 未來規劃、展望
- 高階經理人離職
- 更換會計師
- 競爭對手
心得
此書值得買來一讀。 書末的 10 則鑑識心態,我最喜歡第 2 則
密切注意變化:總是要問「為什麼?」以及「為什麼是現在?」
公司說明會或各種組織的分析報告,總是給人很多種說法,例如:會計政策改變是因為配合公司業務轉變/公司和競爭者的經營策略不同,關鍵指標改變是因為公司採全新的商業模式/比較貼近公司經營的實況。
本書提供詳盡的案例與說明,讓讀者有效率地辨識各種說法,察覺並問出「為什麼?」以及「為什麼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