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2020-05,初版 1 刷
- 原文名:Radical Markets: 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
- 作者:艾瑞克・波斯納(Eric A. Posner),格倫・韋爾(E. Glen Weyl)
- 書籍購買連結:讀冊生活,讀書共和國
- 內容
- 如同華文版副標所述,作者提出全新的制度設計,藉此解決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的缺陷
- 全書分 5 個章節,前 2 個是關注範疇最大的提案,後 3 個是關注範疇較小的提案
- 心得
- 純倡議書
說明
單字
- radical:基;基進,激進
心得
本書前言提及不少經濟學家或是政治的歷史典故,我期待作者會介紹還原經典的全貌、破解名言的斷章取義、提供他的詮釋,介紹歷史事件當時的脈絡、後人各方觀點。然而,作者並無提供這些內容,似乎只是在秀專有名詞。
作者避談權力與法律的範圍與強度、它們如何形成,以及現今各種文化與社會的差異;不討論人性,也幾乎不討論可行性。作者喜歡使用大篇幅的虛構故事(稱不上是思想實驗)來說明他們的提案,但提案的脈絡也都是美國、美國、美國⋯⋯這讓我感覺「非常全球化」,不太確定是作者文筆差還是我程度不夠讀不懂。
作者說第 1、2 章提案的關注範疇較大,但我認為每章的提案都太粗糙,關注範疇的大小幾乎沒意義,建議挑感興趣的內容開始看,以免一直黜臭而太快消耗完耐心。
本書很不嚴謹,當作刺激思考、求新鮮的娛樂作品看看還可以,像在看設定隨便的肥皂劇,類似《黑鏡》演到第 18 季、《玩命關頭》拍到第 16 集。
前言與後記
鼓勵大家思考各種可能。
- p. 48,作者指出學者們都在「顯示意識形態上的中立」,大多致力於為現存的市場體制辯護、改革其實都是溫和的維持現狀
- p. 57,OECD 研究的國家與地區分類
- 歐洲: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士
- 北歐: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
- 拉丁美洲:巴西,智利,墨西哥
- 市場上的商品,例如:房產、勞動力、穀物、網路服務、飛機航班等等,其實都高度特異,無法相提並論,「完全競爭」理論並不適用
- 專有名詞
- 勞動力參與率
- 他者
- 反建制,反自由
第一章
用特殊稅制將私有財產權轉化成使用權
- 作者舉例著重於公共開發常會遇到土地收購成本極高的問題,以及市場裡有很多零持有成本的閒置房地產
- 作者提出的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
專有名詞
- 布爾喬亞(Bourgeoisie)
常見人名
- 亞當斯密,邊沁,彌爾,Karl Menger,Ludwig von Mises,海耶克,寇斯
- Henry George,孫中山
第二章
用新的投票機制來改善民主制度
這個滿有趣的,介紹可見 Quadratic Voting 維基百科。
投票機制的改進,有點類似各式各樣的拍賣制度。
Richard J. Evans 的《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The History of the Third Reich, #1)》
- 1930 年,tu̍h-lān 票讓希特勒多拿了 10% 選票而當選
常見人名
- 康多瑟:孔多塞投票悖論(Condorcet paradox)
- 阿羅(Kenneth Arrow)
- 洛克,伏爾泰,盧梭
- 霍布斯
- Thomas Jefferson:美國獨立宣言
第三章
更有效率、更長久的移工政策
p. 219
- 國際貿易:GATT
- 1990s,催生了 WTO
- 貨幣與總體穩定:IMF
- 開發金融:World Bank
p. 222,資金市場的自由化已到頂
p. 224,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第四章
積極執行並加強反托拉斯法的力量
本章有提及機構投資人對航空業、銀行業的影響力,可惜的是,本章也和其他四章一樣,內容一直無法聚焦,沒論述。
第五章
提供數據應該像提供勞務一樣有價
建議直接讀《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資料全面且豐富,論述清晰準確,觀點說服力極高。
本章一直提及的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實際形象不像此書呈現的那樣扁平。建議直接讀他寫的書:《VR萬物論》,《別讓科技統治你》。藍尼爾的書的資訊量都滿大的,具備科技和美國文化的知識讀起來會比較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