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軍事
Tsâi-pò Tsí-phiau Ín-lōo 財報指標引路,海報購買連結(全家店到店):
https://famishop.fami.life/id/bo/products/21325
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
- 版本:2022-01,初版 1 刷
- 作者:王立,沈伯洋
- 書籍購買連結:讀冊生活
- 內容
- 第一部:破解常見中國軍事謠言
- 第二部:分析中國侵台的各階段戰術
- 第三、四部:中國對台正在執行的戰略,以及美、日、南海國家、印度、澳的戰略
- 心得
- 還可以的破謠書,如果作者有更多的寫作資源,這本書會更完善、更易懂
說明
這篇文章不是書籍內容摘錄,而是將書籍內容和我的看法融合呈現。
這篇文章的用途是快速掃盲,提供一個完整的觀點架構,以及我對自己的要求與提醒。
常識
謠言歷久不衰,是因為它對擁有某些特質的族群很有吸引力
- 缺乏大部分的科學及社會常識
- 沒有一套穩定可靠的標準來看待各種事件與資訊、沒有機率的概念
- 自私,恐懼,貪婪
愈多人相信謠言,謠言的威力就愈強
- 相信謠言的人,是防禦的破口
- 謠言的成本很低,在極端時刻,敵人可藉此發揮莫大的效益
謠言會製造失敗主義者;失敗主義者習慣無視現實、cherry-pick
- 失敗主義的滑坡
- 學生:小考沒考好、段考沒考好、大考沒考好、學歷不好 → 人生完蛋了直接放棄吧
- 上班族:工作出錯 → 被黑名單了、沒救了、辭職換工作吧
- 義務役訓練都在造假、志願役素質低落、總統府會被砂石車撞、台灣很會停電 → 解放軍來了就直接投降吧、抵抗只會輸得更難看
料敵從寬:仔細考量各種情境與後果,並多加準備
- 錯誤的料敵從寬:敵人很強,思考怎麼投降比較乾脆
檢視並熟悉各種資訊的細節
- 物理層面:時間,空間,數量
- 資訊來源的代表性、信用,以及當責能力
- 街談巷議
- 專業領域知識
- 身份、層級、權力範圍
- 資訊比較方式
- 數量與比例
- 數據準確度
- 敘事框架的合理性
- 沒被數據化的其他事實
一般人本來就無法具備所有常識,要積極從生活中獲得常識,降低被騙的次數
- 參與社區居民的出遊或團體活動,引導上百人移動、聽令
- 仔細計算公司建新廠需要花多少人力、時間、經費
- 體驗看看煮 2 人份晚餐和 20 人份的差別多大
- 搭船去澎湖
- 從青少年或兒童百科學習物理、化學、機械(車輛、飛彈、飛機、衛星)知識
- 玩玩看遙控飛機、飛機模擬器、考機師
- 掌握自己平常說話的用詞與精準度
- 熟悉軍事
- 掌握自己的體況:身心平衡,爆發力,力量,耐力,睡眠技巧,飲食品質
心態
每個人都會抱怨,但願意提供資源去改進、承攬責任的是少數
中國十大軍事謠言
此書謠言的收錄期間由 1990s 開始。
每則謠言會互相搭配,預設某個謠言的情境完成後,其他謠言的情境便能輕鬆達成。
常見的難以轉化的認知
- p. 25,「國軍本來就很爛」是很多人自身與親友服役時的真實感受
- p. 31-32,貶低自己,將敵人的能力加成很多,將成功率極低的侵略事件,當作通例看待
- 「台灣人怕死」、「中國打到台北就贏了,台灣人打不了巷戰」
謠言 1. 中國彈道飛彈在開戰後立即射出,將台灣的空軍基地、防空陣地、政府機關、電廠等重要民生設施,全部破壞
- 台灣失去電力與通訊,戰機無法升空、船艦無法出海、陸軍失去所有武裝;解放軍取得制空權、接著取下制海權,登陸台灣取得勝利
常識
中國飛彈 | (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 2020 報告)
洲際彈道飛彈:100 枚
長程彈道飛彈:200 多枚
中程彈道飛彈:150 多枚
短程彈道飛彈:600 多枚
陸射巡弋飛彈:300 多枚 | .昂貴,使用於台灣不太符合效益:
洲際彈道飛彈
長程彈道飛彈
.不易受攻擊的:
中程彈道飛彈(但發射器數量幾乎同於飛彈量)
.可再裝填的發射器(但在台灣反制範圍內):
短程彈道飛彈:250 具
陸射巡弋飛彈:100 具 |
.若妥善率 100%:
首次最大發射量:500 枚
接著每次的最大發射量:一次 350 枚,可 3 次
.若妥善率 80%:
首次最大發射量:400 枚 | ||
時間與空間 | 地對地飛彈部隊,人員與輜重從江西樂平進駐福建永安,距離約 370 公里,全營完成裝備拆卸、裝載、運輸、卸載、入庫、裝配、測試等程序,作業完成將超過 10 日 | |
飛彈準確度 | CEP(Circular error probable)圓形公算誤差 | CEP 100m 表示,以目標為圓心,半徑 100 公公尺畫圓,則發射 1 枚飛彈有 50% 的機率可落在圓內 |
中國東風-15 短程彈道飛彈,誤差為 300-600 公尺 | ||
飛彈威力 | TNT 當量(TNT equivalent) | |
爆炸會造成多大傷害,除了炸藥的量,還要看爆炸的環境與目標的材質(開放的跑道,RC 建築物),對傷害範圍、震波傳遞都有影響 | ||
實際計算 | .中國若想取下一個台灣空軍基地(戰機數小時內無法升空),至少需要 100 枚彈道飛彈
.中國若想取下一個台灣地對空飛彈部隊(無法威脅中國戰機),至少需要 100 枚彈道飛彈 | |
台灣防禦 | .愛國者飛彈
.軍事設施分散部署,如跑道、機堡、油庫、彈藥庫,可拉高摧毀成本 |
謠言 2. 中國派出數量龐大的無人戰鬥機,遙控轟炸耗盡台灣的防禦能量後,再用新型戰鬥機取得制空權
- (將四軸無人空拍機的使用經驗直接套用至高速戰鬥機:閃避攻擊,子母機一台控制多台,衛星傳訊精準控制,偵測與攻擊能力與真人戰鬥機相差無幾)
常識
物理 | .地球是圓的
.無線訊號可以傳遞多遠?
.訊號中繼站如何設置?
.數百台戰鬥機需要多少空間:飛行速度與高度,射擊高度與角度
.數百台無人戰鬥機啟動、升空、到出發,需耗時耗油多少? | |
遙控人員的物理極限 | .一人可以控制幾台?
.多台戰鬥機如何同時飛行? | |
戰鬥機的射擊能力 | .使用精密飛彈不太符合無人機的效益
.使用火箭、機砲,需要看得到目標,低空且低速飛行 | |
戰鬥機改裝成無人戰鬥機的效益 | .維護成本
.系統相容問題(改裝成本) | 總成本與「製造一枚飛彈」相比是否划算 |
謠言 3. 中國空降部隊奇襲斬首;謠言 4. 中國直升機快速打擊部隊奇襲斬首;謠言 5. 民航機奇襲奪取機場
常識
中國解放軍空降部隊 | 9 個旅,以每旅 7,000 人計算,約 63,000 人;扣除支援旅和運輸航空兵,約 49,000 人 | |
中國運-20 運輸機 | 每架可搭載 210 名傘兵 | 中國傘兵具有重裝空降能力,但演習依然是人員與武器分開空降 |
傘降 | 〖地面面積〗
以 20 年前標準,一連 100 名傘兵傘降,需要 2 * 3 平方公里的區域 | |
〖空間條件〗
.空曠,無障礙物
.地面軟硬適中,不會造成骨折,也不會插太深
.周邊要可以集結,形成防禦陣地 | ||
〖傘降高度〗
〖傘降完成耗時〗 | ||
軍用直升機 | 時速可達 300 km/h | |
野牛氣墊船 | 速度可達 60 節,約 111 km/h |
謠言 6. 萬船齊發,用數量的暴力直接輾壓台灣
- 中國的人員和設備遠多於台灣,即使台灣再善戰,終究會被數量龐大的解放軍擊潰
常識
船 | 載重 10 噸的中型漁船無法載主戰坦克 | |
載重 10 噸的漁船不代表可以載 100 名 100 公斤的武裝士兵 | ||
漁船沒有軍事防護 | 漁船若改裝加強防禦,載重也會降低 | |
時間與空間 | .輜重登船
.人員登船 | |
.人員登陸
.輜重登陸 | .武裝士兵涉水登陸
漁船若開到水深 1 公尺處放人,士兵涉水距離約 11.5-19 公尺
.登陸集結
.登陸駐紮 | |
中國船隻安全來回台灣海峽 | .單趟耗時
.天候與海象
.停泊條件:可回航、港口 | |
台灣海峽 | 天候與海象並不友善,詳見易思安的《中共攻台大解密:1000 個轟炸目標、14 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 | 可搜尋 Beaufort scale 看實際的風浪影片 |
謠言 7. 中國航空母艦夾擊台灣,台灣東岸、佳山基地淪陷
- 中國經濟發展可以養 2 支以上航空母艦及其戰鬥群,取下台灣是早晚的事
常識
地理 | .沖繩嘉手納,宮古島
.關島
| |
美軍 | 美軍的航空母艦群作戰,建立在大量的海外基地之上 | |
新聞 | 日本 2022-05-07 | (中央社東京7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今天再公布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動向,從5月3日到6日一連4天在太平洋演練艦載機起降,日方除派出雲號護衛艦監控,戰機也緊急升空因應中方艦載機。
統合幕僚監部(類似國防部參謀本部)今天表示,海上自衛隊5月6日上午9時左右,在日本沖繩縣石垣島南方約170公里海域,確認6艘中國海軍艦艇航行。
這6艘艦艇包括遼寧號航艦、3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1艘055型飛彈驅逐艦,及1艘901型綜合補給艦。
統合幕僚監部指出,繼5月3日到5日後,海上自衛隊確認遼寧艦接著又在6日上午9時起到晚間9時止,一連4天實施艦載戰機殲-15與直升機直-18起降演練。
此次遼寧艦編隊南下,5月1日及2日在東海被海上自衛隊確認後,穿越日本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海域南下。 |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日本統合幕僚監部今天發布的最新訊息及國防部公布的共機軌跡圖,初步推測遼寧號航艦戰鬥群目前位於北緯22度、東經123度的位置,距離台東外海約240公里,推測遼寧號接下來將會往西南方向航行並接近巴士海峽。
對照日本幕僚監部5日公布的中國艦隊動態,約在北緯22度、東京130度,顯示遼寧號戰鬥群呈現向台灣靠近態勢。
蘇紫雲提到,日本自衛隊出雲號、美國航空母艦林肯號(CVN-72)目前仍在後方監控遼寧號,推測距離台東外海約400公里至500公里左右,且依照實務經驗推估,遼寧號作戰群下方有共軍潛艦航行,而運8今天的飛行路徑,相較前兩天較遠,推測可能是與遼寧號進行立體打擊演練,或練習偵測美軍潛艦。 | ||
美國 2021-04-11 | 前海軍新江軍艦艦長、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認為,過去大家對於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的印象,都是俄羅斯、中共等集權國家針對西方民主國家而來,但美軍披露這張照片,代表美國正在對中國進行認知作戰;對外彰顯遼寧艦並非美軍的威脅,且美軍在更具代表性質的「官方網站」發布這張照片,更具有意義。
但呂禮詩認為,以實務來說,艦長、副艦長不太可能同時在操舵室外監視敵艦,原因在於監控除了目視之餘,戰情室中的戰術行動軍官(Tactical Action Officer,TAO)必須由艦長或副艦長擔任,並持續監看電子頻譜以避免遭電子攻擊、及時反制;因此,這張照片現場狀況的實際原因仍不得而知。
另外,共軍遼寧艦作戰群、逾萬噸的最大型055型飛彈驅逐艦南昌號(舷號101),以及另一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不知何故脫離遼寧號打擊群後,北駛進入台灣海峽。
蘇紫雲研判,共軍遼寧艦在呂宋海峽、共機在巴士海峽的演練可能是進行組合訓練,而055型南昌號北返至台灣海峽,有可能是想藉此拉開戰場距離,並嘗試海空封鎖台灣海峽。
蘇紫雲強調,重點在於,一個航空母艦作戰群至少要有5艘護衛艦,但055、052D離開後不足5艘,加上遼寧艦並不具備真正的遠海獨立作業能力,共軍的真正動機仍有待觀察。 |
謠言 8. 商用貨櫃船改裝成反艦飛彈發射平台
- 將美軍航母擊沉
常識:這是恐怖攻擊,違反戰爭規則
謠言 9. 中國巡弋飛彈精準打擊、火箭彈以量取勝,開戰後立即讓台灣陷入火海
常識
巡弋飛彈 | 可精準打擊 | 在特定情境使用才符合效益 |
.GPS,DGPS
.慣性導航系統 INS(陀螺儀Gyro,加速規 Accelerometer)
.地形導航(TERCOM 地形等高線對合,DSMAC)
.匿蹤科技 Stealth Technology | ||
火箭彈 | 成本低,威力低,準度低 | 在特定情境使用才能產生效益 |
飛彈使用情境 | 攻擊有密集防禦、地形遮蔽的軍用設施,以及重要的軍民共用設施
.彈道飛彈垂直落下
.戰鬥機投彈 |
謠言 10. 中國封鎖台灣
- 「台灣沒有天然的能源資源,撐不了多久就完蛋」
- 「其他國家不會出手幫助」
- 「解放軍海軍以量取勝,還能用潛艦在台灣港口設置水雷」
常識
物理 | 海路和空路是面和空間,不是馬路
海不是中國的 | |
現實參考 | 國土相連的情境:2022 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
中國侵略台灣的戰術
勝利如何定義
- 政治投降
- 台灣政治人物投降
- 立法院通過投降
- 發動戰爭與封鎖,使台灣經濟崩潰,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
- 對台灣外島發動戰爭並佔領,使台灣妥協(或投降),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
- 發動三軍戰爭,以武力全面佔領台灣
- 中國半年內沒成功都算輸
謠言的用處
- 成本極低
- 引起恐慌、恐懼,極化台灣,製造「民眾的心聲」
- 「中國一顆飛彈炸掉一座機場」
- 「台灣戰鬥機升空就被擊落」
- 「解放軍登陸後銳不可擋」(即使沒有後勤)
軍事知識
中國國境 | .北朝鮮
.越南
.印度 | |
戰前準備 | 中國解放軍的調度和部署會明顯揭露是否正在戰前準備 | |
開戰初期 | 詳見此書 | |
制空權、制海權爭奪階段 | 詳見此書 | |
解放軍登陸階段 | 詳見此書 | |
台灣戰敗的唯一可能:人民想投降,總統想投降,立法院想投降,所以在解放軍(開戰)登陸後立即投降 |
中國正在執行的戰略
資訊戰
- 使用陰謀論以及刻板印象將人事物極端化
- 使用理想崇高的完美標準來醜化與分化
- (使用海量訊息搶佔版面與話語權,捕捉並過濾出受眾)
- 組織架構圖(金流,人流)詳見此書
地緣與各國戰略
- 美
- 日
- 南海國家
- 印度
- 澳
p. 270,「對正規戰略研究者而言,國際權力平衡的三角形,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想法,只能拿來寫論文跟騙人,與真實情況完全無關。」
心得
王立寫作時,設定的對話、反應都是來自泛藍民眾,因為新聞媒體、中央與地方政府、司法系統軍警單位等具影響力的單位,其組成與受眾是以泛藍為主;王立的出身與生活圈也是以泛藍為主。
此書內容很淺顯,可作為簡易的破謠指引。
如果是要真正認識戰爭和做準備的話,則需要自行另外補充知識;2022 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是個不錯的學習資源。
p. 316,「人類不喜歡無意義的捲入爭執,在出現不清楚的紛爭時,往往習慣站在中間。但這個中間狀態,並不是客觀上的中間,而是現有可取得資訊的中間。⋯⋯若真實的狀態是 0,極端貶低的負面訊息是 -100,吹捧的正面極值是 +100。⋯⋯現在的新聞資訊只有 -100 到 -50,此時人類的心理上就覺得,中間點應該在 -75。⋯⋯當有人告訴你真實狀態 0,你反而⋯⋯認定此消息絕對是造謠。」
Tsâi-pò Tsí-phiau Ín-lōo 財報指標引路,海報購買連結(全家店到店):
https://famishop.fami.life/id/bo/products/21325